“糊”字典解释
拼音 “hú” 糊组词
糊突桶 [hú tū tǒng] 詈词。犹糊涂虫。 糊药 [hú yào] 粘结物品的糊料中的防腐物。 糊突 [hú tū] 1.糊涂。 2.混淆。 糊口 [hú kǒu] 同‘口’。 勉强维持生活,填饱肚子粥以糊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糊裱 [hú biǎo] 用纸等糊窗户﹑墙壁﹑顶棚等。 糊精 [hú jīng] (C6H10O5)n指各种水溶性的右旋胶质多糖中的任何一种,将淀粉加热或在酸、酶作用下制得,呈黄色或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将它进一步水解能产生麦芽糖和葡萄糖。用作胶粘剂、纸张和纺织品的胶料、树胶代用品以及用于果汁和啤酒的制造中。 (C 6 H 10 O 5 ) n 指各种水溶性的右旋胶质多糖中的任何一种,将淀粉加热或在酸、酶作用下制得,呈黄色或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将它进一步水解能产生麦芽糖和葡萄糖。用作胶粘剂、纸张和纺织品的胶料、树胶代用品以及用于果汁和啤酒的制造中 糊剂 [hú jì] 1.通常为面粉或淀粉及水的制剂,用作联结纸张或其它物质的一种胶泥(如在书籍装订时)。2.装在干电池负电极附近含有电解质的糊状或膏状媒质。3.用于湿法磁性颗粒探伤的糊状铁磁材料细粉。 糊嘴 [hú zuǐ] 1.糊口。2.勉强维持生活。 糊糊 [hú hu] 1.用玉米面、面粉等熬成的粥。 2.乱子。 糊了 [hú le] 帖子沉了不火的意思。 糊涂一时 [hú tú yī shí] 通常指聪明的人一时犯糊涂之处,也属于俗语。 糊肚 [hú dù] 玉米糊肚。 糊墙 [hú qiáng] 用浆糊把纸裱在墙面上,起装饰作用。
支糊 [zhī hú] 应付。 玉米糊糊 [yù mǐ hú hu] 玉米粉煮的粥。 遮糊 [zhē hú] 遮饰糊弄。 裱糊 [biǎo hú] 用纸或布等材料糊饰房间内部墙壁或其它物件。 糊纸(用纸或其它材料糊饰房屋内部或物品) 痴抹糊 [chī mǒ hú] 眼屎。 灌浆糊 [guàn jiāng hú] 犹灌米汤。 焦糊 [jiāo hú] 物体经火变焦变黑。 马糊 [mǎ hú] 1.犹马虎。 2.安徽地区的一种稀饭。 漫糊 [màn hú] 模糊。 腻糊 [nì hú] 方言。形容东西黏;粘糊。 热糊 [rè hú] 热乎,温暖。 天糊 [tiān hú] 庄家起牌14张后直接胡牌。
血糊淋剌 [xiě hú lín là] 1.亦作“血胡淋剌”。亦作“血糊流拉”。 2.鲜血淋漓的样子。 血糊流拉 [xiě hú liú lā] 见“血糊淋剌”。 稀糊烂 [xī hú làn] 1.形容极烂。 2.形容彻底毁灭。 3.形容十分窘迫。 裱糊店 [biǎo hú diàn] 经营裱糊业的店铺。 裱糊匠 [biǎo hú jiàng] 以裱糊为业的工人。 老糊涂 [lǎo hú tú] 1.年老而昏聩。 2.糊涂的人。 年老糊涂,也指年老糊涂的人 面糊盆 [miàn hú pén] 1.盛放面糊的盆。 2.指糊涂人。 3.犹面糊桶。比喻纠缠不清的是非之地。 面糊桶 [miàn hú tǒng] 比喻纠缠不清的是非之地。 面糊鬼 [miàn hú guǐ] 指纸牌。因为纸牌是用面糊粘贴而成的。 小事糊涂 [xiǎo shì hú tú] 对小的事情认真计较。 暗指大事糊涂。 一时糊涂 [yī shí hú tú] 偶尔弄不清楚事理。 麪糊盆 [miàn hú pén] 1.盛放面糊的盆。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坐着个爱钞的寿官厅,麵糊盆里专磨镜。”元 张可久《醉太平·无题》曲:“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麵糊盆,才沾粘便滚。” 麪糊鬼 [miàn hú guǐ] 指纸牌。因为纸牌是用面糊粘贴而成的。《镜花缘》第七四回:“你説这麪糊鬼令人恨不恨!教人气不气!再顽半天,我还气成鼓胀病哩。”
养家糊口 [yǎng jiā hú kǒu] 指勉强养活家人,使不饿肚。 一塌糊涂 [yī tā hú tú] 糊涂:混乱。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全部处于乱七八糟状态 稀里糊涂 [xī li hú tú] 不明白,迷糊,不认真,随意。 糊涂到顶 [hú tú dào dǐng] 人头脑十分不清楚或不明事理。 糊涂账 [hú tu zhàng] 算不清楚的账,比喻弄不清楚的问题。 算不清楚的账,比喻弄不清楚的问题怎么说是笔糊涂账呢? 糊口度日 [hú kǒu dù rì] 糊口:本是喝粥的意思。度日:过日子。勉强维持生活,打发日子。 糊里糊涂 [hú lǐ hú tú]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思想上模糊他的思想糊里糊涂,但却是位非凡艺术家 糊涂虫 [hú tu chóng] 不明事理的人。 不明事理的人(骂人的话) 含糊不明 [hán hú bù míng] 不清楚的意思。 含糊其辞 [hán hú qí cí] 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糊糊涂涂 [hú hu tú tu] 无感觉的,麻木的或茫然的状态。 无感觉的,麻木的或茫然的状态的一夜没有安稳睡觉,又是一天辛勤工作,这时昏昏欲睡、糊糊涂涂的了 难得糊涂 [nán dé hú tú] 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纸糊老虎 [zhǐ hú lǎo hǔ] 用纸糊的老虎。比喻看似吓人,实际上不堪一击。
拼音 “hū” 糊组词
糊名 [hū míng] 科举考试中防止舞弊的措施之一。凡试卷均糊其姓名,使试官难于徇私作弊。
粘糊 [nián hū] 1.亦作“粘糊糊”。亦作“粘乎乎”。 2.形容东西具有粘性。 3.形容行动迟缓,不爽利,或精神不振作。 粘糊糊 [nián hū hū] 见“粘糊”。 粘粘糊糊 [nián nián hū hū] 形容人行动缓慢,精神不振作。 晕晕糊糊 [yūn yūn hū hū] 形容眩晕,神智迷糊不清。 隐隐糊糊 [yǐn yǐn hū hū] 模糊不清貌。 眵目糊 [chī mu hū] 方言。眼屎。 二二糊糊 [èr èr hū hū] 方言。迷迷糊糊。 黑糊糊 [hēi hū hū] (黑糊糊的)①形容颜色发黑:一个黑糊糊的沙罐丨两手油泥,黑糊糊的。②光线错暗:天黑糊糊的丨屋子里黑糊糊的。③形容人或东西多,从远处看模糊不清:远处是一片黑糊糊的树林丨路旁站着黑糊糊的一片人。‖也作黑乎乎。 吗吗糊糊 [ma ma hū hū] 随便马虎。 麻麻糊糊 [má mɑ hū hū] 1.迷迷糊糊;不清楚。 2.马马虎虎;不认真。 糢糊 [mó hū] 不清楚;不分明。宋 苏轼《凤翔八观·石鼓》诗:“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糢糊半已似瘢胝,詰曲犹能辨跟肘。”一本作“模糊”。
含含糊糊 [hán hán hu hū] 含混不清的样子。 含混不清的样子他含含糊糊的回答,使他们起了疑心 毫不含糊 [háo bù hán hū] 态度明确坚定。 迷迷糊糊 [mí mí hu hū] 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使浑浊不清。 模模糊糊 [mó mó hu hū] 思想上不清晰。 思想上不清晰的只能留下模模糊糊离奇古怪的回忆 黏黏糊糊 [nián nián hū hū] 指两者关系暧昧不清或办事粘连。
拼音 “hù” 糊组词
糊弄 [hù nong] 〈方〉①欺骗;蒙混:说老实话,别糊弄人。②将就:衣服旧了些,糊弄着穿吧。 糊弄局 [hù nong jú] 〈方〉(糊弄局儿)敷衍蒙混的事情:他马马虎虎拾掇一下就走了,这不是糊弄局吗? 糊弄人 [hù nong rén] 欺骗;蒙混。
面糊 [miàn hù] 1.用面粉加水调成的糊状物。 2.指性格粘糊的人。 麪糊 [miàn hù] 1.用面粉加水调成的糊状物。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汤洗疥,拭令乾,煮麵糊,热涂之,即愈也。”引申为糊涂。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麵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