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ú” 渔组词
- 渔阳曲 [yú yáng qǔ]
即《渔阳参挝》。
- 渔舍 [yú shè]
渔人的住所。
- 渔沪 [yú hù]
捕鱼用的竹栅。
- 渔塘 [yú táng]
养殖鱼类的池塘。
- 渔场 [yú chǎng]
鱼类、虾蟹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在一定季节内聚集成群游经或滞留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海洋水域。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
- 渔枻 [yú yì]
渔船的短桨。
- 渔歌 [yú gē]
渔人唱的民歌小调。 打鱼人唱的歌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 渔会 [yú huì]
“渔业工会”的简称,是由渔民组成的民间团体。 “渔业工会”的简称,是由渔民组成的民间团体
- 渔父 [yú fǔ]
①渔翁,捕鱼的老人。②《楚辞》篇名。写一渔父因见屈原憔悴困苦,劝他随波逐流,与世浮沉;而屈原则表示决不妥协。篇中表达了两种处世哲学的对立,并明显赞同屈原的立场。一般认为是后人假托屈原之名所作。
- 渔阳三弄 [yú yáng sān nòng]
即《渔阳参挝》。
- 渔歌子 [yú gē zǐ]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五十字,押仄声韵。②曲牌名。属南曲越调。字句格调与词牌的半阕略异。用作引子。
- 渔弋 [yú yì]
捕鱼猎禽。
- 渔火 [yú huǒ]
渔船上的灯火:江枫渔火对愁眠。
- 渔讴 [yú ōu]
渔歌。
- 渔劫 [yú jié]
掠取,劫夺。
- 渔家 [yú jiā]
打渔为业的人家。 渔户。以捕鱼为业的人家
- 渔阳掺挝 [yú yáng càn zhuā]
见“渔阳参挝”。
- 渔鼓 [yú gǔ]
1.旧时道士唱道情用的敲击乐器。以竹筒为体,长约65到100厘米,底端蒙以猪羊护心薄皮,以手敲打。常与简板合用。 2.借指道情。因用渔鼓伴奏而得名。
- 渔父行 [yú fǔ xíng]
见“渔父引”。
- 渔翁 [yú wēng]
①捕鱼的老人。②诗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当时作者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本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名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尤为人称道。
- 渔竹 [yú zhú]
钓竿。
- 渔舟 [yú zhōu]
渔船。 渔船
- 渔阳参挝 [yú yáng cān wō]
鼓曲名。亦称“渔阳掺挝”。
- 渔笱 [yú gǒu]
一种竹制渔具。笼形而长,两头有口,口小腹大,进口插逆向竹片,鱼得入而不得出。
- 渔猎 [yú liè]
1.捕鱼打猎。 2.谓掠夺。 3.谓贪逐美色。 4.谓泛览,涉猎。 5.谓窃取。
- 渔业 [yú yè]
也称“水产业”。捕捞和养殖鱼类、其他水生动物以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有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前者主要是指在近海或远洋,以渔轮和现代捕捞工具为手段,适时进行捕捞作业以取得水产品的渔业生产;后者主要是指利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面,放养、繁殖和捕捞鱼类和其他水产品的渔业生产。
- 渔竿客 [yú gān kè]
指隐居者。
- 渔乡 [yú xiāng]
渔民聚居的地区。
- 渔妇 [yú fù]
渔家妇女。 渔家妇女
- 渔牙 [yú yá]
旧时为渔人﹑渔贩买卖双方说合交易﹑从中取得佣金的商行。
- 渔侵 [yú qīn]
掠取,侵夺。
- 渔事 [yú shì]
捕渔业。
- 渔行 [yú xíng]
旧时专门经营水产买卖的行栈。
- 渔捞 [yú lāo]
大规模的捕鱼工作。 规模较大的捕鱼活动
- 渔刻 [yú kè]
侵夺,剥削。
- 渔轮 [yú lún]
捕鱼的轮船。 捕鱼的轮船
- 渔镫 [yú dèng]
渔灯。
- 渔钩 [yú gōu]
一种钩形的渔具。 鱼钩
- 渔板 [yú bǎn]
唱渔歌时的一种伴奏乐器。以绳串连的两块竹板。
- 渔课 [yú kè]
旧时官府向渔人征收的渔税。
- 渔师 [yú shī]
1.古代官名。掌鱼之官。 2.渔人。
- 渔簖 [yú duàn]
即渔沪。
- 渔阳鼓 [yú yáng gǔ]
即《渔阳参挝》。
- 渔伯 [yú bó]
老渔人。
- 渔查 [yú zhā]
即渔槎。
- 渔桴 [yú fú]
以竹木编成的打鱼船。
- 渔港 [yú gǎng]
停泊渔船的港湾。 供渔船停泊、装卸等的港湾
- 渔罾 [yú zēng]
渔网的一种。俗称扳罾﹑拦河罾。
- 渔家傲 [yú jiā ào]
1.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押仄声韵。也有上下阕各押二平声韵三仄声韵的作品。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有二体。一体字句格律与词牌相同,也有只用半阕的;另一体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 渔民 [yú mín]
1.掠夺百姓。 2.以捕鱼为业的人。
- 渔梁 [yú liáng]
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
- 渔器 [yú qì]
捕鱼的器具。
- 渔刀 [yú dāo]
即渔舠。
- 渔叉 [yú chā]
渔具。头上有尖刺,用来刺鱼。 鱼叉
- 渔泺 [yú luò]
可捕捞鱼类的湖泊。
- 渔钓 [yú diào]
钓鱼。
- 渔阳掺 [yú yáng càn]
即《渔阳参挝》。
- 渔栅 [yú zhà]
在河里或海岸上用来蓄鱼或捕鱼的渔堰或渔梁。 在河里或海岸上用来蓄鱼或捕鱼的渔堰或渔梁
- 渔舠 [yú dāo]
一种刀形的小渔船。
- 渔寮 [yú liáo]
渔家小屋。
- 渔船 [yú chuán]
渔业上从事捕捞生产以及为捕捞生产服务的加工运输、调查研究、教学实习、行政监督等专用船舶的统称。从事捕捞生产的船舶,按渔具和捕鱼方法,可分为拖网渔船、围网渔船、流网渔船、定置网渔船、钓船等,以及配合声、光、电、鱼泵等的特殊渔船(如捕鲸和海兽的猎捕船)等。
- 渔槎 [yú chá]
渔筏。也指简陋的渔船。
- 渔艇 [yú tǐng]
小型轻快的渔船。
- 渔泽 [yú zé]
1.可供垂钓的水泽。 2.谓不留余地地搜括。
- 渔父曲 [yú fǔ qǔ]
即渔父引。
- 渔色 [yú sè]
猎取美女。猎取美色诸侯不下渔色。——《礼记.坊记》。孔颖达疏:“渔色,谓渔人取鱼,中网者皆取之,譬如取美色,中意者皆取之,若渔人求鱼,故云渔色。”
- 渔阳三叠 [yú yáng sān dié]
即《渔阳参挝》。
- 渔采 [yú cǎi]
捕捞采集。
- 渔父引 [yú fǔ yǐn]
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单调十八字,三句三平韵。亦称“渔父行”。
- 渔网 [yú wǎng]
捕鱼用的网。 见“鱼网”
- 渔征 [yú zhēng]
旧时官府向渔人征收的赋税。
- 渔权 [yú quán]
在某个地方或特定水域内尤其是用围网或拉网获取鱼的合法权利。 在某个地方或特定水域内尤其是用围网或拉网获取鱼的合法权利
- 渔帘 [yú lián]
即渔沪。
- 渔榔 [yú láng]
1.渔人捕鱼时用以敲船舷﹑惊鱼入网的长木。 2.指渔船。
- 渔蛮 [yú mán]
指以舟为家的渔民。
- 渔霸 [yú bà]
旧时开办渔行或出租渔船﹑渔具以剥削﹑欺压渔民的恶霸。 占有并出租渔船、鱼网等捕鱼工具或开办鱼行剥削和欺压渔民的恶霸
- 渔夫 [yú fū]
捕鱼为业的人。 以捕鱼为业的男子
- 渔汛 [yú xùn]
海洋渔业中指某种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在某一水域高度密集,有利于大量捕捞的时期。因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由于生理、遗传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形成有规律的产卵、洄游、密集滞留而形成。以其出现的季节不同,有春汛、冬汛之分。 见“鱼汛”
- 渔帆 [yú fān]
渔船上的帆篷。
- 渔阳操 [yú yáng cāo]
即《渔阳参挝》。
- 渔捕 [yú bǔ]
捕捞。
- 渔畋 [yú tián]
捕鱼打猎。
- 渔罟 [yú gǔ]
1.鱼网。 2.撒网捕鱼。
- 渔具 [yú jù]
捕捉鱼虾等的器具。 捕捉鱼虾等的器具
- 渔湾 [yú wān]
犹渔港。
- 渔丁 [yú dīng]
渔民。
- 渔户 [yú hù]
以捕鱼为业的人家。 以捕鱼为业的人家
- 渔钓徒 [yú diào tú]
指隐士。
- 渔笼 [yú lóng]
捕鱼类或贝类的一种器具。 捕鱼类或贝类的一种器具
- 渔阳 [yú yáng]
1.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2.地名。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 3.即《渔阳参挝》。 4.复姓。汉有少府渔阳鸿。见《通志.氏族三》。
- 渔唱 [yú chàng]
渔人唱的歌。
- 渔樵 [yú qiáo]
1.打鱼砍柴。 2.渔人和樵夫。 3.指隐居。
- 渔子 [yú zǐ]
捕鱼为业的人。
- 渔叟 [yú sǒu]
渔翁。
- 渔鼓道情 [yú gǔ dào qíng]
见〖道情〗。
- 渔蠹 [yú dù]
谓掠取。
- 渔鈎 [yú gōu]
一种钩形的渔具。杨朔《黄海日出处》:“怪呀,怎么看不见渔家惯有的渔网渔钩?”
- 渔税 [yú shuì]
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渔业所征的税。
- 休渔 [xiū yú]
为保护渔业资源在一定时期和范围禁止捕鱼:南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 畋渔 [tián yú]
1.亦作“畋?”。 2.打猎和捕鱼。 3.指捕鱼。 4.指打猎。 5.比喻泛览博涉。
- 陶渔 [táo yú]
1.谓制陶与捕鱼。 2.指制陶者和捕鱼者。
- 贪渔 [tān yú]
贪婪侵夺。
- 侍渔 [shì yú]
古代监收鱼税之官。
- 采渔 [cǎi yú]
榨取,掠夺。
- 蚕渔 [cán yú]
1.蚕业与渔业。 2.蚕食渔夺。形容侵吞掠夺。
- 耕渔 [gēng yú]
耕种与捕鱼。
- 观渔 [guān yú]
亦作“观鱼”。春秋 时 鲁隐公 故事。《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 棠 观鱼者。”杨伯峻 注:“鱼者意即捕鱼者。”《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昔 鲁隐 观渔於 棠,《春秋》讥之。虽陛下以为务,愚臣所不愿也。”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观赏游鱼以为戏乐。《周书·孝闵帝纪》:“帝欲观渔於 昆明池,博士 姜须 諫,乃止。”唐 高适《东征赋》:“人多嗜艾,俗喜观渔。”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莫道 昆明池 水浅,观鱼胜过 富春江。”
- 护渔 [hù yú]
海军为保护海上渔业生产和海上渔业资源而进行的巡逻警戒活动。
- 浸渔 [jìn yú]
侵占掠夺他人的财物。
- 猎渔 [liè yú]
犹渔猎。比喻泛览博涉(书卷)。
- 牧渔 [mù yú]
比喻榨取掠夺。
- 农渔 [nóng yú]
农业和渔业的并称。
- 樵渔 [qiáo yú]
1.樵夫和渔夫。亦泛指村舍中人。 2.打柴和捕鱼。
- 于瑜欲渔 [yú yú yù yú]
比喻做事应该讲究条理,忙而有序地完成,这样做事的效率才会更高,否则有时会酿成大祸。
- 授人以渔 [shòu rén yǐ yú]
指不仅给人鱼吃,更要告诉人如何捕鱼。
- 专属渔区 [zhuān shǔ yú qū]
沿海国在其邻接领海外划定一定水域范围(三海里至二百海里不等)行使渔业管辖权﹐这种水域称为专属渔区﹐或称渔业专属水域﹐沿海国对进入其专属渔区的外国渔船﹐要求遵守其所制定的法规和管理措施。
- 网渔具 [wǎng yú jù]
由网片和纲索﹑浮子﹑沉子及其他附属工具等组成的网鱼工具。按作业方式和结构分,主要有拖网﹑围网﹑刺网﹑张网﹑敷网﹑建网﹑抄网﹑掩网等类。亦省称“网具”。
- 打渔杀家 [dǎ yú shā jiā]
又名《庆顶珠》、《讨渔税》。戏曲传统剧目。叙萧恩偕女桂英捕鱼为生,因不堪恶霸勒索,到官府告状,反被责打。父女乃借献“庆顶珠”为名杀死恶霸一家。许多剧种有此剧目。有的还接演桂英流落江湖,与未婚夫花逢春相逢等情节。
- 湖北渔鼓 [hú běi yú gǔ]
曲艺的一种。清代乾隆年间,道情流入湖北省后发展而成。流行于湖北。原为一人坐唱,仅用渔鼓﹑简板按节拍。曾与皮影戏合流,改由集体演唱或两人对唱,句尾增加帮腔。解放后与皮影戏脱离,并吸收湖北小曲的曲牌,增加四胡﹑扬琴等伴奏乐器。
- 江枫渔火 [jiāng fēng yú huǒ]
江边的枫叶和渔船上的火光。
- 香港渔船 [xiāng gǎng yú chuán]
一种渔船种类,木质结构,多为香港制造。
- 古渔雁 [gǔ yú yàn]
一种打鱼人群体,其沿袭的是一种不定居的原始渔猎生计。
- 九澧渔鼓 [jiǔ lǐ yú gǔ]
渔鼓,又称道筒、竹琴。
- 坐收渔利 [zuò shōu yú lì]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比喻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而获得利益
- 渔阳鼙鼓 [yú yáng pí gǔ]
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 渔翁得利 [yú wēng dé lì]
渔翁: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比喻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
- 渔夺侵牟 [yú duó qīn móu]
渔夺:掠夺;侵牟:侵夺。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
- 渔经猎史 [yú jīng liè shǐ]
渔、猎:涉猎。泛览群经,博涉诸史。形容博览群书,知识广博。
- 渔海樵山 [yú hǎi qiáo shān]
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
- 从中渔利 [cóng zhōng yú lì]
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 东猎西渔 [dōng liè xī yú]
指处处涉猎而不专精。
- 耕稼陶渔 [gēng jià táo yú]
耕地、种田、制瓦、打鱼。指古时的各种生产劳动。
- 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淮南子》
- 樵村渔浦 [qiáo cūn yú pǔ]
指山村水乡。泛指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