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à” 坝组词
- 坝基 [bà jī]
堤坝的根基。 堤坝的根基
- 坝埽 [bà sào]
束水工程建筑的一种。因与河堤成丁字形,今名丁坝。它可以固定河道,保护堤岸免受水流的冲刷;在较宽的河道里,则可使河床束窄,河槽刷深,以利通航;于河道的弯曲的凹岸一侧,则起转变流向,保护凹岸的作用。 以前在黄河上用埽构筑的挡水护堤屏障
- 坝田 [bà tián]
堤岸旁边的田地。
- 坝趾 [bà zhǐ]
大坝下游面和坝基间的接触线。 大坝下游面和坝基间的接触线
- 坝子 [bà zi]
中国云贵地区对山间盆地的称呼。如云南省的滇池坝子等。
- 坝塘 [bà táng]
塘坝。
- 坝台儿 [bà tái ér]
层层的梯田。
- 筑坝 [zhù bà]
建筑拦水坝拦阻或约束水流。 建筑拦水坝拦阻或约束水流
- 院坝 [yuàn bà]
方言。房屋前后的平地。
- 一犁两坝 [yī lí liǎng bà]
指各种农具。引申有务农之意。
- 乡坝 [xiāng bà]
方言。乡村。
- 挑水坝 [tiāo shuǐ bà]
河防工程中用以分水势的堤坝。
- 水坝 [shuǐ bà]
土石或混凝土筑成的拦水建筑物。 拦蓄或容纳堰坝上游的水体的(例如河流或水库的)坝;横贯水道建造以限制或阻止水流的障碍物
- 暗坝 [àn bà]
不露出水面的坝。
- 奔牛坝 [bēn niú bà]
古地名。
- 柴坝 [chái bà]
在含沙量高﹑泥沙河床的河流上筑成的临时性拦水建筑物。
- 大坝 [dà bà]
水库、江河等的拦水大堤。 水库、江河等的拦水大堤
- 堤坝 [dī bà]
堤和坝的总称,亦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 堤和坝,泛指防水、挡水的建筑物
- 丁坝 [dīng bà]
端与堤岸相接呈“T”字形的保护堤岸水土的建筑物。 端与堤岸相接呈“T”字形的保护堤岸水土的建筑物
- 拱坝 [gǒng bà]
水平断面呈拱形的拦河坝。 一种建筑在峡谷中的拦水坝,做成水平拱形,凸边面向上游,两端紧贴着峡谷壁
- 拦洪坝 [lán hóng bà]
拦截洪水的建筑物。
- 拦水坝 [lán shuǐ bà]
拦截水流的堤坝。
- 拦河坝 [lán hé bà]
拦截河水的建筑物,多筑在河身狭窄、地基坚实的地方。 拦断河道、阻挡河水的建筑物
- 连拱坝 [lián gǒng bà]
由许多拱形坝面和坝垛构成的坝,用钢筋混凝土筑成。拱形坝面迎着水,把水的压力传到坝垛上。
- 盘坝 [pán bà]
运输;搬运。
- 坪坝 [píng bà]
方言。平坦的场地。 〈方〉∶山间平整的场地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 土坝 [tǔ bà]
由土、砂或石块构成主体部分和不透水材料(如粘土或混凝土)构成坝心的坝。 由土、砂或石块构成主体部分和不透水材料(如粘土或混凝土)构成坝心的坝
- 一犂两坝 [yī lí liǎng bà]
指各种农具。引申有务农之意。
- 减水坝 [jiǎn shuǐ bà]
河道一侧建造的溢流设施。
- 露天坝 [lù tiān bà]
露天坝指的是户外空旷的,没有建筑物的地方,不一定很平;从外文的意思来看就是户外、野外的意思。
- 抛石坝 [pāo shí bà]
重型整治建筑物。
- 水下沙坝 [shuǐ xià shā bà]
未出露海面的与海岸略成平行的狭长堆积地貌。
- 河口沙坝 [hé kǒu shā bà]
在河口区由于河流入海后水流扩散、坡度减小,又受海水作用的影响,使所携泥沙在主泓线两侧和前端形成弧形的堆积体,称“河口沙坝”。
- 柴土坝 [chái tǔ bà]
河工名。
- 斜墙土坝 [xié qiáng tǔ bà]
防渗体位于坝体上游侧的土坝。
- 马坝人 [mǎ bà rén]
我国古人化石。1958年在广东韶关马坝乡狮子山洞穴中发现。所发现的化石为不完整的头骨一具。地质年代属中更新世末或晩更新世初。
- 东坝红鱼 [dōng bà hóng yú]
桥子东坝泉眼星罗棋布,漫溢成河,前人拦水筑坝浇田,此地如塞上江南。
- 元坝区 [yuán bà qū]
昭化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中南部,北纬31°54′-32°23′,东径105°32′-106°05′。
- 过坝设施 [guo bà shè shī]
在水利枢纽中,为船只、木材、鱼类过坝而建的设施的总称。按过坝的目的分为三类:即过船设施、过木设施和过鱼设施。实用中有两种设施合一的。
- 大坝合龙 [dà bà hé lóng]
修筑堤坝或围堰时,人们把留在最后的缺口叫“龙口”,因此把大坝封口截流叫“合龙”。
- 沙坝村 [shā bà cūn]
有6个沙坝村,云南有3个,四川、安徽、贵州各有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