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ān” 毡组词
- 毡邸 [zhān dǐ]
铺有毡的坐榻和以凤凰羽为饰的屏风。语出《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贾公彦疏:“张毡案者,案谓床也,床上着毡即谓之毡案;设皇邸者,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
- 毡帐 [zhān zhàng]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2.毡制帷幔。 毡制的帐幕
- 毡笠 [zhān lì]
毡制的笠帽。
- 毡条 [zhān tiáo]
即成张的毡子。可用于屏挡或铺垫。〈方〉∶铺垫用的大块毡子
- 毡毼 [zhān hé]
1.亦作“毡?”。亦作“毡?”。 2.用动物毛织成的布。 3.指用此毛布所制之衣。
- 毡帘 [zhān lián]
毡制的帘子。
- 毡墨 [zhān mò]
毡与墨。模拓碑或古器物上字与图形的用具。亦用以借指拓本。
- 毡城 [zhān chéng]
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 毡根 [zhān gēn]
羊肉的别称。
- 毡炉 [zhān lú]
北方用以取暖的一种火炉。
- 毡褐 [zhān hè]
见“毡毼”。
- 毡案 [zhān àn]
铺有毡的坐榻。
- 毡衫 [zhān shān]
毡制的衣衫。
- 毡褥 [zhān rù]
毡制的褥垫。
- 毡屋 [zhān wū]
即毡帐。
- 毡毯 [zhān tǎn]
毛毡制成的毯子。
- 毡房 [zhān fáng]
即毡帐。 圆顶帐篷,用木条做骨架,上蒙毡子
- 毡庐 [zhān lú]
1.即毡帐。 2.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 毡包 [zhān bāo]
1.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今蒙古族居住区称“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易拆装﹐便游牧。 2.兽毛编织的或用毛毡缝制的包﹐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
- 毡帽 [zhān mào]
毡制的帽子。
- 毡冠 [zhān guān]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毡制礼帽。
- 毡巾 [zhān jīn]
男子用的毡制的头巾。
- 毡子 [zhān zi]
即毡。多指用于铺垫的块片毡。 兽毛蹂压而成的厚片状制品
- 毡炉会 [zhān lú huì]
宋代每年十月初一﹐游士在庐山白鹿洞举行的一种酒会。
- 毡墙 [zhān qiáng]
毡帐的壁。借指毡帐。
- 毡袜 [zhān wà]
毡制的袜子。
- 毡罽 [zhān jì]
1.亦作“毡{?}”。亦作“毡罽”。亦作“毡{?}”。 2.毡和毛毯。 3.借指以毡罽为服的北方少数民族。
- 毡笠儿 [zhān lì ér]
古代的一种毡制的帽子。
- 毡袜裹脚 [zhān wà guǒ jiǎo]
毡袜、裹脚、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彼此都一样。成语。
- 桌毡 [zhuō zhān]
铺在桌面上以起保护﹑装饰作用的毡子。
- 针毡 [zhēn zhān]
亦作“针氊”。亦作“鍼毡”。置针于其中的毡。坐于其上,令人片刻难安。语出《晋书·杜锡传》:“﹝ 杜锡 ﹞屡諫 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 锡 常所坐处氊中,刺之流血。”宋 苏轼《迁居临皋亭》诗:“剑米有危炊,鍼毡无稳坐。”清 李渔《慎鸾交·私引》:“我待把针氊强坐,当不的目光如火。”鲁迅《彷徨·弟兄》:“他坐着,却似乎所坐的是针毡。”
- 雨毡 [yǔ zhān]
防雨用的毛毡。
- 油毛毡 [yóu máo zhān]
用地沥青或焦油沥青将浸透地沥青的石棉毡或精制毡粘结在一起而成的屋面铺料。 用地沥青或焦油沥青将浸透地沥青的石棉毡或精制毡粘结在一起而成的屋面铺料
- 无毡 [wú zhān]
没有毡子。唐郑虔为国学广文馆博士,在官贫约,杜甫赠诗有“坐客寒无毡”句。见《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后以“无毡”为居官清寒之典。
- 拜毡 [bài zhān]
行跪拜礼所用的毡垫。
- 白毡 [bái zhān]
1.白羊毛压成的厚呢。 2.比喻杨花。 3.比喻积雪。
- 餐毡 [cān zhān]
1.亦作“飡毡”。 2.《汉书.苏武传》:“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后因以“餐毡”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 地毡 [dì zhān]
室内铺地的毡。
- 擀毡 [gǎn zhān]
①用羊毛、驼毛等擀制成毡子。②蓬松的绒毛、头发等结成片状:皮袄擀毡了ㄧ头发都擀毡了,快梳一梳吧。
- 寒毡 [hán zhān]
1.亦作“寒氊”。1.《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郑虔 ﹞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 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后以“寒毡”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明 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数载困寒毡,遭遇明扬简微贱。”
- 毛毡 [máo zhān]
用牛毛制成的毡,用作建筑物绝缘材料。 用牛毛制成的毡,用作建筑物绝缘材料
- 旄毡 [máo zhān]
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
- 青毡 [qīng zhān]
1.青色毛毯。 2.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 3.见“青毡故物”。 4.指清寒贫困者。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
- 蛩駏毡 [qióng jù zhān]
见“蛩蛩毡”。
- 蛩毡 [qióng zhān]
见“蛩蛩毡”。
- 蛩蚊毡 [qióng wén zhān]
蛩駏毛和蚊毫所制的毡褥。夸言两种珍贵的毛毯。
- 蛩蛩毡 [qióng qióng zhān]
有蛩蛩距虚图案﹐象征成双成对的毛织坐卧具或垫具。
- 戎毡 [róng zhān]
西域出产的用鸟兽细毛制的毡子。
- 油毡 [yóu zhān]
用植物纤维和动物毛做的厚纸坯或毡浸透沥青后制成的建材,有隔水性,有韧性,可用来做屋顶、地下室墙壁等的防水、防潮层。 用植物纤维和动物毛做的厚纸坯或毡浸透沥青后制成的建材,有隔水性,有韧性,可用来做屋顶、地下室墙壁等的防水、防潮层
- 牛毛毡 [niú máo zhān]
单子叶植物,挺水性水草。 细长如牛毛。是稻田的重要杂草之一。生于水田中池塘边及湿粘土中。可药用。
- 囓毡 [niè zhān]
喻陷身异国或谪居他乡的困苦的节操。 宋 汪元量《居延》诗:“忆昔 苏子卿,持节入异域。淹留十九年,风霜毒颜色。囓毡曾牧羝,跣足涉沙磧。”宋 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之一:“囓毡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空。”参见“嚙雪吞毡”。
- 赶毡 [gǎn zhān]
毛发或毛织物等粘结到一起。
- 蛩蟁毡 [qióng wén zhān]
蛩駏毛和蚊毫所制的毡褥。 夸言两种珍贵的毛毯。
- 旧青毡 [jiù qīng zhān]
清寒贫困的生活。
- 油毡纸 [yóu zhān zhǐ]
用动物的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毡或厚纸坯浸透沥青后所成的建筑材料。有韧性,不透水。亦名油毛毡。
- 餐毡苏 [cān zhān sū]
指苏武。汉武帝遣苏武使匈奴,匈奴扣留苏武,迫降。武不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絶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徙置北海上无人处,使放牧公羊,表示须“羝乳乃得归”。苏武“杖汉节牧羊”,吃尽辛苦,历十九年而归汉。汉仅拜为典属国,不久又免官。事见《汉书.苏武传》。
- 餐毡使 [cān zhān shǐ]
指汉苏武。
- 青毡故物 [qīng zhān gù wù]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晋裴启《语林》﹕“王子敬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略尽。子敬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子敬因呼曰﹕‘石染青毡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于是群偷置物惊走。”按﹐《晋书.王献之传》也载此事。后遂以“青毡故物”泛指仕宦人家的传世之物或旧业。
- 倒毡子 [dǎo zhān zi]
一种传统婚俗仪式。
- 坐卧针毡 [zuò wò zhēn zhān]
犹言如坐针毡。形容很不安宁。
- 毡上拖毛 [zhān shàng tuō máo]
氈为毛制,在氈上拖毛,则涩滞难行。 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
- 旧物青毡 [jiù wù qīng zhān]
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比喻珍贵之物。
- 毛里拖毡 [máo lǐ tuō zhān]
在毛里拖毡行进困难。比喻畏缩不前的样子。
- 啮雪餐毡 [niè xuě cān zhān]
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
- 如坐针毡 [rú zuò zhēn zhān]
象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 卧雪吞毡 [wò xuě tūn zhān]
原指汉代苏武被匈奴幽禁,睡在雪地里,吃毛毡,却坚贞不屈。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后用以比喻民族气节。
- 坐客无毡 [zuò kè wú zhān]
形容清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