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án” 禅组词
- 禅病 [chán bìng]
1.佛教语。指妨害禅定修行的一切妄念。 2.借指文笔雕琢﹑工巧。 3.指禅定修行不当所引起的诸疾病。南朝宋沮渠京声译《治禅病秘要法》列有“治阿练若乱心病七十二种法”等发病防治内容十二章。
- 禅房 [chán fáng]
僧尼居住的房子。泛指佛寺:梵筵交烛,禅房互启。
- 禅锋 [chán fēng]
犹禅机。
- 禅更 [chán gēng]
变更。
- 禅关 [chán guān]
1.禅门。 2.比喻悟彻佛教教义必须越过的关口。 3.指入佛门修道者。
- 禅国 [chán guó]
谓禅让帝位。
- 禅号 [chán hào]
修禅者的称号。
- 禅和气 [chán hé qì]
僧侣习气。
- 禅版 [chán bǎn]
即倚版。僧人坐禅时倚身或安手之器。世俗亦用之。以一长方形板,上下穿穴,贯索其中,缚着于绳床后背之横绳,使版面稍斜,可以倚身。亦常于夏日横安膝上,作为安手及支颐之用。
- 禅带 [chán dài]
僧侣坐禅时用以系身之带。
- 禅庵 [chán ān]
禅房;佛寺。
- 禅草 [chán cǎo]
指汉司马相如的《封禅文》。相如善文辞,病笃,武帝遣使往取其书而相如已死,家中仅有遗札一卷言封禅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禅定 [chán dìng]
1.佛教禅宗修行方法之一。一心审考为禅,息虑凝心为定。佛教修行者以为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安稳﹑观照明净的境地,即为禅定。又禅为色界天之法,定为无色界天之法。依其入定程度的浅深,并有四禅(色界定)﹑四定(无色界定)的区分。 2.谓坐禅习定。
- 禅法 [chán fǎ]
佛教语。以小乘上座部为代表的坐禅八静之法。专注一心,调整出入息。
- 禅德 [chán dé]
有道禅师。
- 禅阁 [chán gé]
犹禅房。佛徒习静之所。
- 禅机 [chán jī]
1.佛教禅宗和尚谈禅说法时,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得以触机领悟,故名。 2.用以称能发人深省富有意味的妙语。 3.禅法机要。 佛家禅宗所传播的机要秘诀听曲文宝玉悟禅机。——《红楼梦》
- 禅扃 [chán jiōng]
1.佛寺之门。 2.指禅房。
- 禅窟 [chán kū]
即禅师窟。
- 禅门 [chán mén]
1.佛教语。谓禅定之法门,为心定于一﹑屏除妄念之法。又指达摩所传禅法言,即谓禅宗法门。 2.犹佛门。指佛教。 3.佛教语。即丛林。僧侣群聚的寺院。
- 禅魔 [chán mó]
谓迷禅若魔。
- 禅栖客 [chán qī kè]
指出家修佛法的人。
- 禅说 [chán shuō]
犹禅学。谓禅宗教理。
- 禅思 [chán sī]
犹禅心。
- 禅台 [chán tái]
古代帝王为祭祀天地山川而筑的祭坛。
- 禅学 [chán xué]
谓佛教禅宗的教理。
- 禅月 [chán yuè]
前蜀僧贯休的别号。
- 禅枝 [chán zhī]
寺庙禅堂周围的树木。
- 禅旨 [chán zhǐ]
谓佛教禅宗的旨意。
- 禅户 [chán hù]
犹庙门。
- 禅偈 [chán jì]
佛教的偈颂。偈为梵语偈陀音译之略,义译为颂。偈语常用诗句形式,表达佛理﹑禅机。不论三言﹑四言或多言,一般都为四句。
- 禅客 [chán kè]
1.佛教语。禅家寺院,预择辩才,应白衣请说法时,使与说法者相为答问,谓之禅客。亦用以泛称参禅之僧。 2.栀子的别称。见元程棨《三柳轩杂识》。
- 禅林 [chán lín]
指寺院。僧徒聚居之处。因寺院多建于山林,故称:春园柳路,变入禅林。
- 禅袍 [chán páo]
僧衣。
- 禅师窟 [chán shī kū]
禅门;僧人聚集习禅之所。
- 禅锡 [chán xī]
即佛教法器锡杖,杖头有锡环,故名。
- 禅意 [chán yì]
犹禅心。
- 禅寂 [chán jì]
1.佛教语。释家以寂灭为宗旨,故谓思虑寂静为禅寂。 2.谓坐禅习定。
- 禅悦 [chán yuè]
佛教语。谓入于禅定,使心神怡悦。
- 禅话 [chán huà]
佛教禅宗常通过问答方式来测验对禅理的理解程度,这种问答语句叫作机锋语,也就是“禅话”。大多数用各种比喻来表达。语言形式用散句,也有用诗句的。
- 禅慧 [chán huì]
佛教谓禅定和智慧。
- 禅受 [chán shòu]
同“禅授”。
- 禅语 [chán yǔ]
禅话。
- 禅真 [chán zhēn]
佛像。
- 禅众 [chán zhòng]
僧众。
- 禅子 [chán zǐ]
信佛者;僧侣。
- 禅谈 [chán tán]
谓谈禅。
- 禅经 [chán jīng]
佛经。唐白居易有《读禅经》诗。
- 禅流 [chán liú]
指禅河。
- 禅眼 [chán yǎn]
谓佛教禅师语录中之佳句。
- 禅宇 [chán yǔ]
佛寺。
- 禅钻 [chán zuàn]
谓以谈禅而行钻营之术。
- 禅河 [chán hé]
亦称熙连禅河﹑希尼河﹑阿恃多伐底河。古印度之河名。佛教对此河名颇多异说。或译有金河,或译无胜河,无定称。佛经中传说佛在涅盘前曾入此河沐浴。后因以谓修习禅定的境界。
- 禅人 [chán rén]
泛指修持佛学﹑皈依佛法的人。
- 禅斋 [chán zhāi]
犹禅室。
- 禅宗 [chán zō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修禅定为主,故名。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印度)来华创立。至五祖弘忍门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渐悟说和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两宗,时称“南能北秀”。北宗数传即衰,独南宗盛行,成为禅宗正系。唐后期几乎取代其他宗派,禅学成为佛学的代名词,影响及于宋明理学。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强调“以无念为宗”和“即心是佛”、“见性成佛”,故自称“顿门”。门派众多,但南宋以来,只有临济、曹洞二宗盛行,且流传到日本。 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一个宗派,着重以静虑和高度冥想作为超度救世的法门。相传如来以心印付嘱迦叶为禅宗初祖。
- 禅寮 [chán liáo]
僧房。
- 禅衣 [chán yī]
僧衣。
- 禅榻 [chán tà]
禅床。
- 禅庭 [chán tíng]
禅院。
- 禅要 [chán yào]
禅学要义。
- 禅祖 [chán zǔ]
佛教宗派始祖或传人的尊称。
- 禅龛 [chán kān]
佛堂。
- 禅祚 [chán zuò]
禅让皇位。
- 禅理 [chán lǐ]
佛学之义理。
- 禅天 [chán tiān]
佛教语。指修习禅定所能达到的色界四重天(初重天至第四重天)。
- 禅友 [chán yǒu]
即栀子。
- 禅源 [chán yuán]
禅门的根本道理。
- 禅衲 [chán nà]
1.僧衣。 2.以指僧人。
- 禅穗占 [chán suì zhàn]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 禅智寺 [chán zhì sì]
禅智寺又叫上方禅智寺、上方寺,又名竹西寺,故址在扬州东门外月明桥北。
- 禅定门 [chán dìng mén]
入禅定门之人。
- 禅波罗蜜 [chán bō luó mì]
得寂静已不住。
- 禅缝 [chán fèng]
清水混凝土是由模板组合浇筑而成,模板之间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缝隙,很好利用模板之间的缝隙、形成立面上带有构图的分格是在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模板面板之间拼缝在混凝土表面自然留下的细小缝隙叫做禅缝,取自佛教中可有可无的意思。
- 禅孝 [chán xiào]
佛教常用语,意指中国佛教禅宗孝道。
- 禅板 [chán bǎn]
“禅板”从前也叫做“倚板”,它是坐禅时安放两手、或作为靠身之器。
- 禅教 [chán jiào]
禅教禅宗之教法。 即阐扬禅之宗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教说。
- 禅趣 [chán qù]
指没有尘世纷扰的平和宁静的趣味。
- 禅音 [chán yīn]
禅乐。
- 禅説 [chán shuō]
犹禅学。谓禅宗教理。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三》:“《西清诗话》云:‘元丰 中,王文公 在 金陵,东坡 自 黄 北迁,日与公游,尽论古昔文字,闲即俱味禪説。’”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至 唐 宋 间,禪説胜而经典稍左次矣。”
- 禅踘 [chán jū]
是坐禅时警醒昏睡者的一种用具。
- 坐禅 [zuò chán]
佛教语。打坐。指静坐息虑,凝心参究。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法。静坐排除杂念,以求心神的恬静自在:长老正在静室坐禅。
- 祖师禅 [zǔ shī chán]
佛教语。禅宗称祖祖相传﹑不立文字的禅法为“祖师禅”,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别传。
- 夜禅 [yè chán]
夜间打坐参禅。
- 野狐禅 [yě hú chán]
1.禅宗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讥刺语。据说从前有一老人谈因果,因错对一字,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后遇百丈禅师点化,始得解脱。见《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 2.指外道;异端。
- 一滴禅 [yī dī chán]
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语本宋本觉《释氏通鉴.韶国师》:“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眼曰:‘是曹溪一滴水。’韶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
- 熏禅 [xūn chán]
谓修习禅业。
- 一味禅 [yī wèi chán]
佛教谓不立文字语言﹑顿悟而明之禅。
- 学禅 [xué chán]
犹学佛。
- 行禅 [xíng chán]
佛教语。谓打坐静修。
- 修禅 [xiū chán]
学佛坐禅。
- 巡禅 [xún chán]
谓巡岳封禅。
- 虾蟆禅 [há má chán]
佛教语。禅宗谓虾蟆唯解一跳,不解他术。比喻一知半解而不活泼、不自由之“死禅”。
- 文字禅 [wén zì chán]
用诗文阐发的禅理。
- 五禅 [wǔ chán]
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凈,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凈,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 问禅 [wèn chán]
犹参禅。
- 沩印禅 [wéi yìn chán]
沩山 灵祐禅师 印证之禅。
- 逃禅 [táo chán]
1.逃出禅戒。 2.指遁世而参禅。
- 谈禅 [tán chán]
谈说佛教教义。
- 殊禅 [shū chán]
谓传位方式不同。
- 世禅 [shì chán]
世代传授。
- 班禅 [bān chán]
“班禅额尔德尼”的简称。与达赖并称为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1645年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尊格鲁派领袖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即班禅四世,前三世是追认的)。1713年,清朝册封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其地位。此后,历世班禅转世,必经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驻地日喀则。
- 柏子禅 [bǎi zǐ chán]
指禅宗。参禅时多焚柏子香,故称。
- 避禅 [bì chán]
谓逃避禅位于己。
- 参禅 [cān chán]
佛教禅宗的修持方法。有游访问禅﹑参究禅理﹑打坐禅思等形式。 佛教指静坐冥想,领悟佛理参禅悟道
- 承禅 [chéng chán]
接受禅让。
- 传禅 [chuán chán]
转让帝位。
- 初禅 [chū chán]
1.佛教语。色界中的初禅天,包括梵众天﹑梵辅天和大梵天。 2.佛教语。四禅定之一。“初禅”的主要特征是“八触”:痒﹑动﹑轻﹑重﹑冷﹑暖﹑涩﹑滑;“十功德”: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见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九之一。
- 出禅 [chū chán]
犹出定。
- 呆禅 [dāi chán]
比喻隐晦难解的语言或事理。
- 达摩禅 [dá mó chán]
祖师禅。
- 耽禅 [dān chán]
耽味禅悦。亦谓潜心学佛。
- 递禅 [dì chán]
更替;逐步转化。
- 登禅 [dēng chán]
谓受禅让﹐登帝位。
- 孤禅 [gū chán]
指孤单的僧人。
- 交禅 [jiāo chán]
谓帝位的禅让。
- 劫禅 [jié chán]
胁迫“禅让”。
- 金刚禅 [jīn gāng chán]
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名。
- 进禅 [jìn chán]
封建时代帝王让位给新帝王。
- 枯禅 [kū chán]
1.指老僧。 2.枯坐参禅。
- 狂禅 [kuáng chán]
1.佛教谓学禅不当而流于狂妄。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八:“狂禪闢尽礼 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一四一:“似师毕竟胜狂禪,师今迟我 莲花国。”
- 论禅 [lùn chán]
谈论佛学。
- 貌禅 [mào chán]
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禅。形容入神的样子。
- 趣禅 [qù chán]
谓参禅向佛。
- 情禅 [qíng chán]
指有关情爱的道理﹑哲理。
- 一担禅 [yī dān chán]
禅林用语。形容一知半解,似通非通之禅。
- 三种禅 [sān zhǒng chán]
泛指佛教的三种禅,根本味禅,出世禅,出世间上上禅。
- 一切行禅 [yī qiè xíng chán]
大乘之一切行法皆含摄于禅定中。
- 五种禅 [wǔ zhǒng chán]
四念处、八背舍、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五种。
- 凡夫禅 [fán fū chán]
一种完全不包含任何特定哲学或者宗教内涵的修行。
- 偏禅 [piān chán]
古代的半袖衫。
- 野狐谈禅 [yě hú tán chán]
在禅宗中,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
- 茶禅 [chá chán]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
- 闭口禅 [bì kǒu chán]
即禁止自己说话。
- 饮食禅 [yǐn shí chán]
从吃饭饮食中学禅。
- 默照禅 [mò zhào chán]
禅宗术语,是一种禅定修行方法,以禅坐方式进行。
- 中禅 [zhōng chán]
见“中单”。
- 依禅 [yī chán]
中亚与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苏菲派首领的尊称。
- 虾蟇禅 [xiā má chán]
见“ 虾蟆禪 ”。
- 四禅天 [sì chán tiān]
佛教有三界诸天之说。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诸天又分为四禅:初禅为大梵天之类;二禅为光音天之类;三禅为遍净天之类;四禅为色究竟天之类。色究竟天为色界的极处。参阅《法苑珠林》卷五。
- 四禅定 [sì chán dìng]
佛教语。色界初禅天至四禅天的四种禅定。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时,忽觉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为初禅天定;然此禅定中,尚有觉观之相,更摄心在定,觉观即灭,乃发静定之喜,是为二禅天定;然以喜心涌动,定力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以发,此为三禅天定;然乐能扰心,犹未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此为四禅天定。参见“四禅天”。
- 班禅喇嘛 [bān chán lǎ ma]
西藏两大佛教精神领袖之一(另一为达赖喇嘛)。 西藏两大佛教精神领袖之一(另一为达赖喇嘛)
- 白足禅僧 [bái zú chán sēng]
即白足和尚。
- 白足禅师 [bái zú chán shī]
即白足和尚。
- 南禅寺 [nán chán sì]
在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李家庄西侧。寺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大佛殿内无柱,只用两根通长的四椽栿承载着上部屋架。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国现存已知最古的木构建筑物。殿中十七尊塑像﹑佛座以及石塔﹑石狮等都是我国唐塑中的佳作。1974年进行了维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慧空禅院 [huì kōng chán yuàn]
褒禅山寺名。 褒禅山寺名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褒禅山 [bāo chán shān]
旧名华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褒禅,指唐代的高僧慧褒,曾在此筑庐定居,最后葬在此,故名褒禅山。
- 四禅比丘 [sì chán bǐ qiū]
得四禅而自以为证四果,起增上慢且临终时犯谤佛重罪,堕入地狱的佛弟子。
- 初禅梵天 [chū chán fàn tiān]
色界之诸天,悉离淫欲而得清净,故名梵天。梵即清净的意思。
- 慈心禅那 [cí xīn chán nà]
指能过禅定的形式,向自己和他人祝愿幸福平安,进而达到一种安静、平和、无思无欲的修持境界,使身心更加健康。
- 辞请禅令 [cí qǐng chán lìng]
- 圆通禅寺 [yuán tōng chán sì]
福建龙岩圆通禅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东北部天宫山。
- 古道禅踪 [gǔ dào chán zōng]
峨眉山的游山古道,平平仄仄、弯弯曲曲、坡坡坎坎,就象佛遍洒全山的禅机,那一步步迈向金顶的台阶,就是通往光明和幸福的道路。
- 虎窟禅寺 [hǔ kū chán sì]
道光九年老东阿县志载,原名虎窟寺。
- 拜禅姓 [bài chán xìng]
姓氏,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之际蒙古拜禅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鹫禅灵麟 [jiù chán líng lín]
恩威大神座下第一神兽。
- 崇禅尚武 [chóng chán shàng wǔ]
说崇尚禅修和武术。
- 一指禅 [yī zhǐ chán]
佛教用以比喻万法归一。
- 鬓丝禅榻 [bìn sī chán tà]
鬓丝:鬓发如丝;禅榻:僧床。本指老僧的生活。也指老年人所过的近似僧徒的清静生活。
- 禅世雕龙 [chán shì diāo lóng]
指文章世代相传。
- 禅絮沾泥 [chán xù zhān ní]
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 道键禅关 [dào jiàn chán guān]
道:道教;键:观宇,禅佛佛教;关:指寺院。道教的观宇,佛教的寺院。
- 佛性禅心 [fó xìng chán xīn]
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 口头禅 [kǒu tóu chán]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本指不明禅理,而袭取佛家现成套语润饰其言词。今泛指某人言谈间所爱用的习惯语,又叫口头语或口头语儿
拼音 “shàn” 禅组词
- 禅变 [shàn biàn]
变化。
- 禅诰 [shàn gào]
禅让皇位的诏书。
- 禅让 [shàn ràng]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部落联盟领袖的制度。传说部落联盟领袖尧年老时,四方各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考核三年,让他帮助行政。尧死,舜继为部落联盟领袖。后舜以同样的方式,选禹为继承人。禹即位后,举皋陶为继位者,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 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
- 禅位 [shàn wèi]
禅让帝位。
- 禅化 [shàn huà]
变迁转化。
- 封禅 [fēng shàn]
古代帝王上泰山祭祀天地。 封禅(封祀,封峦,封岳,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
- 奏宜封禅 [zòu yí fēng shàn]
是一篇古文。
- 受禅台 [shòu shàn tái]
相传为禅让帝位而筑的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