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

【词语】河北梆子

【拼音】hé běi bāng zi 
【注音】ㄏㄜˊ ㄅㄟˇ ㄅㄤ ㄗㄧ



词语解释

  1. [a local opera of Hebei province] 一种河北地方戏曲剧种,属梆子腔。
    1. 另见“梆子腔”

      外语翻译

      • 英语:Hebei opera
      • 法语:opéra de Hebei

      国语词典

      1. 一种流行于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戏曲。是由清乾隆末年山西蒲州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曾受高腔、京剧的影响,音调高亢,表演细腻。

        网络解释

        1. 河北梆子
          1.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河北梆子在其兴盛期,还曾传入中国东北三省、江淮地区以及俄罗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2. 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