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字典解释
拼音 “diǎn” 點组词
點中 [diǎn zhōng] 点名选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甄希贤 ﹞叫将出来看时,头一名就点中了 春花。” 點金乏術 [diǎn jīn fá shù] 谓无点金成铁的法术。比喻没有办法筹措钱财。清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朋僚函札·王有龄来函之二》:“民困滋深,餉源已竭,点金乏术,忧心如焚。”高增《新游仙》诗:“点金乏术欲何之,泽被苍生彼一时。”亦作“点金无术”。明 徐光启《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祗今 辽 左用餉不貲,司农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实是点金无术。” 點册 [diǎn cè] 点名册。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到任后,即命刑房攒造监犯花名点册。” 點主 [diǎn zhǔ] 旧俗丧礼之一。 填写神主上“主”字上端之点。《金瓶梅》第六五回:“西门庆 易服,备一对尺头礼,请帅府 周守备 点主。”《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又请 姜副使 点主 刘游击 祀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而且还要老夫子戴上顶子给他点主。” 點剁 [diǎn duò] 剁成碎块。《西游记》第十三回:“那 伯钦 另设一处,铺排些没盐没酱的老虎肉……点剁鹿肉乾巴,满盘满碗的陪着 三藏 吃斋。” 點卯 [diǎn mǎo] 官衙官员查点到班人数。因在卯时进行,故称。亦泛指点名。《西游记》第十五回:“行者 道:‘你等是那几个,可报名来,我好点卯。’”《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别位大人先生,就是发帖子请他光临,来虽来,不过同点卯应名一般,一来就走。”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那些凶煞神,哪天都来点卯。” 點勘 [diǎn kān] 1.校对勘正文字。唐 韩愈《秋怀》诗之七:“不如覷文字,丹铅事点勘。”宋 刘克庄《汉宫春》词:“夜窗犹坐书案,点勘偏旁。”清 李调元《别检讨李琪园铎》诗:“他时不朽业,点勘烦乘间。” 點募 [diǎn mù] 召募兵丁。《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自变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歛。继以 朱泚 之乱,争榷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宋史·李昉传》:“所至点募,人情若有不安,即须少缓,密奏取裁,庶免后患。” 點厾 [diǎn dū] 画家随意点染。是画花卉的一种技法。清 朱象贤《闻见偶录·没骨画》:“吴中 画花卉者,旧有二种。一曰点厾,一曰勾染。点厾者,随笔点抹,以成其花叶,甚不经意,自有生趣。” 點交 [diǎn jiāo] 点数交付。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递解逃人》:“若解到天晚,不便点交,须俟明早点验差解。”郭沫若《高渐离》第五幕:“他就是见证!就是从他的手里由 夏无且 亲自点交的。”钱锺书《围城》八:“要不要我送你回去,当面点交。” 點花牌 [diǎn huā pái] 旧指以名牌点唤官妓。宋 周密《南宋市肆记·酒楼》:“官库,属户部点检所,每库设官妓数十人……饮客登楼,则以名牌点唤侑樽,谓之点花牌。” 點花茶 [diǎn huā chá] 宋 时涉足歌馆赏给侍役的茶资。宋 周密《武林旧事·歌馆》:“凡初登门,则有提瓶献茗者,虽盃茶亦犒数千,谓之点花茶。” 點茆 [diǎn máo] 道教的一种点金术。宋 何薳《春渚纪闻·序丹灶》:“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以死砒点铜者,名其法曰点茆。”宋 何薳《春渚纪闻·点铜成庚》:“尝於 焦山 与僧 法全 语及点化,而 全 云:‘我术正是点茆耳。’” 點草架 [diǎn cǎo jià] 指建筑设计图。 點葉 [diǎn yè] 1.叶上出现斑点。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麻》“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原注:“故墟亦良,有点叶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 點逗 [diǎn dòu] 本谓句读标点,亦用以指叙述写作。 狄平子《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故有叙述累千万言而仍含蓄不尽者,亦有点逗仅一二语而已发洩无遗者。” 點射 [diǎn shè] 用机关枪、冲锋枪等自动武器,进行间歇的单发射击。陶尔夫《伐木者的旅行》:“‘砰砰--卡--卡、卡卡!’像机关枪点射似的,从我们背后响了起来,贪嘴的啄木鸟,就是在晚上也不愿休息。”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周大勇 爬到山洞口,用驳壳枪准确地点射,一枪一个,枪响敌人倒。” 點將録 [diǎn jiāng lù] 明 宦官 魏忠贤 擅权,阉党 王绍徽 用《水浒》一百零八将绰号,配以所恶东林诸人,编集成册,名《点将录》,献于 魏,为构陷依据。《明史·阉党传·王绍徽》:“初,绍徽 在 万历 朝,素以排击东林为其党所推,故 忠贤 首用居要地。绍徽 倣民间《水滸传》,编东林一百八人为《点将録》,献之,令按名黜汰,以是益为 忠贤 所喜。”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明考试之弊》:“《点将録》乃吏部尚书 陕 人 王绍徽 所辑。” 點唇 [diǎn chún] 亦作“点脣”。女子用胭脂等化妆品点抹嘴唇。唐 温庭筠《靓妆录》:“点唇有石榴娇、嫩吴香。”宋 张先《燕归梁》词:“点脣机动秀眉顰,清影外,见微尘。” 點絳唇 [diǎn jiàng chún] 1.词调名。南朝 梁 江淹《咏美人春游》:“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絳唇。”后词名取此。又名《点樱桃》。双调,有四十一字、四十二字、四十三字诸体。参阅《词谱》卷四。 點定 [diǎn dìng] 修改使成定稿。《晋书·郭象传》:“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餘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司空 郑冲 驰遣信就 阮籍 求文,籍 时在 袁孝尼 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宋 苏轼《思无邪斋赞》:“此赞信笔直书,不加点定,殆是天成。”清 陆继辂《<七家文钞>序》:“﹝ 薛画水 ﹞因出其向所点定二子(惲敬、张惠言)之文。” 點綉女 [diǎn xiù nǚ] 谓挑选宫女。《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浙江 纷纷的讹传,道:‘朝廷要到 浙江 各处点綉女。’” 點銅壺 [diǎn tóng hú] 用上等白铜搀和做成的锡壶。《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备了八把点铜壶。” 點拍 [diǎn pāi] 音乐的节拍。 唐 南卓《羯鼓录》:“若製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 點汙 [diǎn wū] 點污 [diǎn wū] 1.污损;弄脏。《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唐 杜甫《绝句漫兴》之三:“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點治 [diǎn zhì] 点化备办。 宋 何薳《春渚纪闻·点铜成庚》:“若首座有未了缘事,可与众集福者,我当分药点治,虽百两不靳也。” 點注 [diǎn zhù] 1.点染注色。《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三国 魏 锺会《孔雀赋》:“五色点注,华羽参差。”唐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宋 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之十七:“点注桃花舒小红,与儿洗面作华容。” 點就 [diǎn jiù] 指派妥当。 《水浒传》第七九回:“随即点就本部军兵,出城迎敌。” 點存 [diǎn cún] 评点收藏。 清 吴敏树《与篠岑论文派书》:“研生 老兄所点存,实皆足以问之当世。就以此本付刊,良可。” 點檢所 [diǎn jiǎn suǒ] 宋 代管理酒库的机构。 宋 吴自牧《梦粱录·诸库迎煮》:“临安府 点检所,管城内外诸酒库。”宋 吴自牧《梦粱录·点检所酒库》:“点检所官酒库,各库有两监官,下有专吏酒匠掌其役。” 點灼 [diǎn zhuó] 污蔑毁伤。 《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高阳 无故而委尘兮,唐 虞 点灼而毁议。”王逸 注:“点,污也。灼,灸也。犹身有病,人点灸之。言 尧 舜 至圣,道德扩被,尚点灸谤毁。”《明史·倪元璐传》:“而今推轂不及,点灼横加,则徒以其票拟 熊廷弼 一事耳。” 點札 [diǎn zhá] 点名调遣。 《西游记》第十回:“至次日,点札风伯、雷公、云童、电母,直至 长安城 九霄空上。”《西游记》第二一回:“只见那老妖坐在上面,正点札各路头目。” 點收 [diǎn shōu] 查点接收。 清 李玉《一捧雪·势索》:“镇日为这些朝廷的事体,官府的陞降,票写本章,点收礼物,再不得闲哩。” 點放 [diǎn fàng] 1.燃放。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时遇元宵节令,预赏丰年,城里城外,不论官家民户,都要点放花灯,与民同乐。”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宫中元宵,上鼇山顶上之灯,例点放神器三位,则监工事也。” 點歌 [diǎn gē] 指定歌曲名或同时指定演唱者,听取演唱。《新民晚报》1992.10.2:“点歌,作为一种温馨的感情传递方式正走进都市的千家万户。” 點頭會意 [diǎn tóu huì yì] 1.形容机灵乖觉。《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 唤 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 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他是个点头会意的人,晓得渔船上生意淡薄,便想道:‘我怎好搅扰得他?’”《快心编》第六回:“心地也甚聪明,作事点头会意。” 點石爲金 [diǎn shí wéi jīn] 同“点铁成金”。《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四愿得 吕纯阳 祖师点石为金这个手指头。” 點發 [diǎn fā] 1.一字有数音,其音义异时,于字旁用点或圈以示其变化。平声左下,上声左上,去声右上,入声右下。唐 颜师古《匡谬正俗·副》:“副贰之字,副字本为福字……后之学者,不知有福字,翻以副贰为正体,副坼为假借,读《诗》‘不坼不副’,乃以朱点发副字已乖本音。”唐 张守节《史记正义·发字例》:“古书字少,假借盖多。字或数音,观义点发,皆依平上去入……如字初音者皆为正字,不须点发。” 點睛 [diǎn jīng] 谓画眼睛。晋 王嘉《拾遗记·秦始皇》:“始皇 元年,騫霄国 献刻玉善画工名 裔 …又画为龙凤,騫翥若飞。皆不可点睛,或点之,必飞走也。”明 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原序》:“甚而 僧繇 点睛,雷电破壁。”清 李渔《闲情偶记·词曲下·格局》:“犹塑佛者不即开光,画龙者点睛有待。” 點砌 [diǎn qì] 耍笑的表演或动作。元 睢玄明《耍孩儿·咏鼓》套曲:“若有闲些儿箇了,除是扑煞点砌。”《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寨儿里相知是有,一见咱望风举手。若论着点砌排科惯熟,敢教那罢剪嘴姨夫闭口。” 點留 [diǎn liú] 指名留下。 唐 王建《宫词》之三一:“十三初学擘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清 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门外 卢家 泣。” 點畫 [diǎn huà] 1.文字之点与横竖等笔画。 隋 王度《古镜记》:“文体似隶,点画无缺,而非字书所有也。”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凡飞白以点画象物形,而点最难工。”清 刘毓崧《<古谣谚>序》:“语言在文字之先,故点画不先於声音,简札不先於应对。” 點穴 [diǎn xué] 1.旧时迷信者选择墓地,请堪舆家寻求所谓龙脉结穴之处,以求后代子孙兴旺发达。明 无名氏《秘传水龙经·原书总论》:“夫相地要察来龙,点穴必迎真脉,冈阜水道,皆龙脉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安老爷 请他来给 何协戎 夫妇点穴,就定规安葬日子。” 點用 [diǎn yòng] 點璧 [diǎn bì] 白璧的斑点。比喻美中不足。明 徐渭《缇芝赋》:“恐盛德之点璧,惟傴步以循墻。” 點漆璧 [diǎn qī bì] 指墨。宋 杨万里《谢王恭父赠梁杲墨》诗:“两圭水苍笏,双团点漆璧。” 點筆 [diǎn bǐ] 犹染翰。唐 杜甫《重过何氏》诗之三:“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宋 苏轼《次前韵送程六表弟》:“忆昔江湖一钓舟,无数云山供点笔。”清 钮琇《觚賸·汤素畹》:“画軫文楸,藉以永日,偶尔点笔,輒亦悲艳。” 點紙節 [diǎn zhǐ jié] 犹点纸。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又不曾取罪名,又不曾点纸节,可是他前推后拥强牵拽……屈杀了一个英杰。” 點鬼簿 [diǎn guǐ bù]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时 杨(杨炯)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 之略谈,陆士衡 之所记’,‘潘安仁 宜其陋矣,仲长统 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后用“点鬼簿”讥刺诗文的滥用古人姓名或堆砌故实。明 杨慎《升庵诗话·晚唐两诗派》:“又忌用事,谓之点鬼簿,惟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清 王夫之 等《师友诗传录》:“若无性情而侈言学问,则昔人有讥点鬼簿、獭祭鱼者矣。”亦省作“点鬼”。清 钱谦益《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之十:“石言雁字并纷如,点鬼穷时又祭鱼。”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 點籌郎 [diǎn chóu láng] 1.《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在 房州 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受 上官昭容 邪説,引 武三思 入宫中,升御牀,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日闻于外。”后以“点筹郎”指 唐中宗。元 杨维桢《点筹郎》诗:“点筹郎,偶在侧,血指老人髯成戟。” 點翳 [diǎn yì] 污浊;阴影障蔽。 宋 方夔《续感兴》诗之五:“浮云絶点翳,宝此光明王。”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四出:“奴似水彻底澄清,没纤毫点翳。”清 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诗:“由於虚和絶点翳,所以高秀干青冥。” 點絢 [diǎn xuàn] 点笔挥翰而使绚烂多彩。 《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如彼锦繢,列素点绚。”吕延济 注:“绚,文彩也。”唐 李德裕《画桐花凤扇赋》:“亦有美人,增华点绚。” 點辱 [diǎn rǔ] 点污;辱没。晋 束晳《补亡诗·白华》:“鲜侔晨葩,莫之点辱。”宋 苏辙《辞起居郎状》:“杜紘 虽才性鄙妄,点辱华要,而罪恶未著。”明 陈继儒《读书镜》卷六:“况摭无影之事,形於奏牘之间,媟褻至尊,点辱士类,此小辈餂刃,祇自伤耳。” 點見 [diǎn jiàn] 查点看验。《水浒传》第十回:“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 林冲 到草厅上。” 點覷 [diǎn qù] 查看。 《元典章·兵部一·正军》:“差官前去点覷,但有少数,定将元管头目取招治罪。”《三国志平话》卷下:“有报事人曰:‘国舅引千军来点覷 嘉明关 紫乌城。’” 點解 [diǎn jiě] 点名起解。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四:“姊名 宛玉,嫁 淮北 程 家,与夫不协,私行脱逃。山阳 令行文关提,余点解时,宛玉 堂上献诗。”方言。为什么。清 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桀 紂 喇暴虐,点解阿諛奉承。” 點觸 [diǎn chù] 触动。 郭沫若《文艺论集·神话的世界》:“但它偶尔一点触到诗人的心机,便成就了一幅绮丽的织锦。” 點酥 [diǎn sū] 点抹凝酥。 宋 文同《惜杏》诗:“北园山杏皆高株,新枝放花如点酥。”宋 苏轼《蜡梅赠赵景贶》诗:“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禪老家。”宋 陆游《月上海棠·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馀年古木》词:“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 點金成鐵 [diǎn jīn chéng tiě] 1.禅门喻开示不对机,增人惑乱。《景德传灯录·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 齐云 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后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又有点金成铁者,少陵 有句云:‘昨夜月同行。’陈无己 则云:‘勤勤有月与同归。’”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苦海》:“梁 王籍 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荆公 改用其句曰:‘一鸟不鸣山更幽。’山谷 笑曰:‘此点金成铁手也。’”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點石成金 [diǎn shí chéng jīn] 同“点铁成金”。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孟浩然》:“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西游记》第四四回:“我那师父,呼风唤雨,只有翻掌之间;指水为油,点石成金,却如转身之易。”郭沫若《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我们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诗,硬是可以点石成金的嘛!改一个字,诗就活了。” 點鐵 [diǎn tiě] 见“点铁成金”。 點金作鐵 [diǎn jīn zuò tiě] 见“点金成铁”。 點閘 [diǎn zhá] 查点。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左右,你与我一一点闸,再等老夫亲自看验。”《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限一年内务要完工,每日差厅头去点闸两次。” 點饑 [diǎn jī] 亦作“点飢”。稍微吃点东西解解饿。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我恰纔送些茶饭与俺哥哥且点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朱三 平日卖汤粉,这五虎日日在衙门前后走动,时常买他的点飢。”茅盾《全运会印象》:“这里什么都有,点饥的解渴的,甚至于消闲的。” 點集 [diǎn jí] 按名册征集。宋 司马光《论屈野河西修堡状》:“若乘此际急于州西二十里左右增置二堡,每堡不过十日可成,比至虏中再行点集,此堡已皆有备,不能为害。”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优伶并 开封府 点集。” 點鬼 [diǎn guǐ] 见“点鬼簿”。 點首 [diǎn shǒu] 点头。表示默许。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主大悟,点首久之。”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谭九》:“媪视之,点首曰:‘老身在世六十餘年,不识此味,诚不解嗜痂者何故好之如此?’”《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只见他老夫妻,一个拈鬚含笑,一个点首堆欢。” 點額 [diǎn é] 1.谓跳龙门的鲤鱼头额触撞石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巩穴,三月则上渡 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后因以“点额”指仕途失意或应试落第。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巩穴,三月则上渡 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唐 李白《赠崔侍御》诗:“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宋 梅尧臣《送刘定贤良下第赴广陵令》诗:“怊悵以送君,致龙翻点额。”明 梅鼎祚《玉合记·逢世》:“乘流妨点额,一跃可成龙。” 點鬢 [diǎn bìn] 点染两鬓。宋 刘克庄《鹊桥仙·戊戌生朝》词:“玄花生眼,新霜点鬢。”也指花白的鬓发。清圣祖《杨家庄新开中河得顺风观民居漫咏》之一:“光阴犹似当年景,自觉频催点鬢疏。” 點驗 [diǎn yàn] 逐一查对检验。明 陈子龙《请申饬巡视职掌疏》:“至於器械马匹,应照勅书,逐一不时点验。”《歧路灯》第三一回:“你这失单怎么是目今字迹?这单上戏衣,可是你亲手点验,眼同过目,交与 谭绍闻 的么?”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他站下等他们点验了人数,走了,他才过去。” 點茶 [diǎn chá] 1.犹泡茶。宋 蔡襄《茶录·熁盏》:“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 一边自点茶来吃了。”清 卓尔堪《题昝抱雪塞游图》:“塞上点茶酥酪香,沙中祖帐列红妆。” 點化 [diǎn huà] 1.玷污风化。《宋书·颜竣传》:“今皇明开耀,品物咸亨,伤俗点化,实唯害焉。” 點金 [diǎn jīn] 道教所谓的点铁成金。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见今逼索马价,接踵盈门,又安能有点金之术而清偿之。”清 赵翼《六十自述》诗之六:“颇思随俗一称觥,俭岁家家食藿羹。安得点金施小惠,自嫌画饼剩虚名。”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怀念既尔,所学遂妄,科学隐,幻术兴,天学不昌,占星代起,所谓点金通幽之术,皆以昉也。” 點指 [diǎn zhǐ] 按手印。《水浒传》第二六回:“叫他两个都点指画了字,就叫四家邻舍书了名,也画了字。” 點檢 [diǎn jiǎn] 1.考核,查察。唐 杜甫《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晓漏追趋青琐闥,晴窗点检白云篇。”《宋史·职官志三》:“绍兴 二年,詔於行在别置作院造器甲,令工部长贰提点,郎官逐旬点检。”明 胡震亨《唐音癸籤·法微三》:“古人诗有误用重韵、重字者,皆是失点检处,必不可借以自文。” 點漆 [diǎn qī] 乌黑光亮貌。《晋书·杜乂传》:“美姿容,有盛名於 江 左,王羲之 见而目之,曰:‘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宋书·谢晦传》:“晦 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鬢髮如点漆。”宋 辛弃疾《鹊桥仙·为人庆八十席上戏作》词:“朱颜晕酒,方瞳点漆,闲傍松边倚杖。”清 吴趼人《侠妓》:“席间见一妓,星眸点漆,樱唇绽红,丽人也。” 點媂 [diǎn dì] 女貌。 點水 [diǎn shuǐ] 1.一触着水面即起。 唐 杜甫《曲江》诗之二:“穿花蛺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點染 [diǎn rǎn] 1.点笔染翰。指绘画。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 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子,皆知姓名矣。”元 赵孟頫《桃源春晓图》诗:“瀛洲 仙客知仙路,点染丹青寄轻素。”清 孔尚任《桃花扇·题画》:“美人一去,庭院寂寥,正好点染,应酬画债。” 點白 [diǎn bái] 1.玷污清白。南朝 宋 鲍照《代白头吟》:“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點湯 [diǎn tāng] 1.宋 元 风俗:客至泡茶,送客时再以沸水冲茶,谓之“点汤”。因以为送客、逐客之词。宋 龚鼎臣《东原录》:“殊 曰:‘臣是知制誥,除节度使等,并须学士院操白麻,乞召学士。’真宗 点汤,既起,即召翰林学士 钱惟演。”元 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二折:“点汤呼遣客,某只索回去。”明 无名氏《骗英布》第二折:“这点汤是遣客,我到底也不出门,看他怎生!” 點涴 [diǎn wò] 犹点污。宋 苏轼《与佛印书》:“今僕蒙犯尘埃,垂三十年,困而后知返,岂敢便点涴名山。”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三折:“一把低微骨,置君掌握中,料应嫌点涴,抛掷任东风。”明 汤显祖《牡丹亭·肃苑》:“怕燕泥香点涴在琴书上。” 點寶 [diǎn bǎo] 金 代的一种礼仪。《金史·礼志三》:“中垣之外东北,册宝殿也,太常官一人季视其封缄,谓之点宝。” 點子 [diǎn zǐ] 1.液体的小滴。《西游记》第二五回:“却教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摜,烹的响了一声,溅起些滚油点子。”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大风卷起 黄河 浪,冲撞山崖,飞溅出的水点子,打在战士们身上、脸上。” 點行 [diǎn háng] 谓按名册强征服役。唐 杜甫《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清 吴伟业《马草行》:“府帖传呼点行速,买草先差人打束。” 點石 [diǎn shí] 1.指点石为金。明 陈济生《怀友》诗之七:“真相烟霞凭点石,空明日月待传灯。” 點種 [diǎn zhǒng] 点播种子。播种的一种方法。每隔一定距离挖一小坑,放入种子。然后覆盖。也叫点播。古华《芙蓉镇》第一章:“镇上的小学生们就刨了芙蓉树根点种蓖麻。” 點磨 [diǎn mó] 点检磨勘,查核实数。宋 苏辙《论户部乞收诸路帐状》:“府界诸路州运钱穀文帐旧申三司,昨拨归逐路转运提刑司点磨。”宋 吕本中《官箴》:“﹝ 刘器之 ﹞后居 南京,有府尹取官兵白直点磨,他寓居无有不借禁军者,独 器之 未尝借一人。” 點文 [diǎn wén] 评点文章。章炳麟《文学论略》:“学究点文之法,村妇评曲之辞,庸陋鄙俚,无足挂齿。” 點點搐搐 [diǎn diǎn chù chù] 见“点点搠搠”。 點點搠搠 [diǎn diǎn shuò shuò] 谓背后议论、指摘。《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当初 陈 家生子时,街坊上晓得些风声来歷的,免不得点点搠搠,背后讥誚。”亦作“点点搐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街坊上人点点搐搐,多晓得(双荷 生的儿子)是 莫翁 之种。”
起點 [qǐ diǎn] 开始的地点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