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是孤傲,是清高。
酒非酒,是逃避,是消沉。
陶渊明年少时即有高雅的情趣,善属文,喜自娱,有《五柳先生传》为证。而及其年老之期,则喜饮酒,好躬耕,唯爱菊花之孤傲。
人言,岁长则目清、耳明,陶渊明亦然。年少时的无忧无虑,中年时的心系苍生,晚年之时则厌世恶俗,此其归隐之因也。
然陶渊明自归隐以来,便独爱菊花,何由?
菊,花之隐逸者也。陶渊明借菊花来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此其一也。而众所周知,菊并非仅有隐逸之心,更有清高孤傲之意,且唯有情之相融,则将爱之其特。“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之不屑岂不为孤傲乎?“悠然见南山”之欣然岂不为清高乎?故陶渊明独爱菊,有此二因也。
可是,以我之见,陶渊明却仅有孤傲清高之表,而缺乏孤傲清高之内。
孤傲:孤,古王者之称;傲,傲气满天;即为王者之傲气遍布天下,何其壮哉!而陶渊明的傲,源于何方?因才而傲?不是。俗言乱世出英雄,当时的东晋正处战乱之期,英雄群聚,渊明有傲之何处?整日以酒为友,醉于桃花源,逃避现实之人,怎能以孤傲而立于天下?
清高,清明高雅之意。但以酒度日之人怎会有清明之时,而无清明又何来高雅情趣之谈?难不成酗酒即为高雅?又或是穷徒四壁、趁酒兴而谈天下为高雅?
有人说陶渊明不会一边舔着自己的伤口,一边窥视官场。可是,真的是这样么?若是,又何来陶渊明多次归隐之说,既为多次,则必为官场所用,这又怎么是清高的表现呢?
也有人争辩道,陶渊明是迫于生计而多次出山的,但最后他依然回归了山林田园。是啊,迫于生计而出山真的是一个天衣无缝之由啊!难得世上就仅有官禄可以维持生计了吗?
所以,陶渊明所谓的清高及孤傲,实在名不符实。
清高及孤傲者,应首为百姓生计着想而并非个人生活,更不是整日沉醉于酒水之中,消沉避世和逃避现实!
故花非花,酒非酒,众意难一。
花非花,酒非酒,作者用深情的语言讲述着。本文夹叙夹议,感情真实,发自肺腑。结尾处感情得到升华,深化主题,抒情性很强。文章用散文化的语言,精美的叙述语言,扣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