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和父母为了一点小事吵架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一些孩子连和父母在一起的机会都没有?
当你不满,挑剔着桌上的饭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这么一些孩子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当你在学校天天虚度光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这么一些孩子连踏入学校的机会都没有?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张张年龄与我们相仿,却挂着忧伤,带着无奈,没有欢笑的脸——他们就是广西某市某山寨的一群贫苦孩子。
几天前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关于这群贫苦孩子的专题节目,使我走进了他们的生活。那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水电不通,没有交通,那一座座摇摇欲坠的房屋似乎对他们的生命没什么保障,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日常用品,更可怜的是有些孩子家中缺少父爱和母爱。
其中最令我为之感动和震撼的是记者与两家孩子的对话。
一家只有两兄弟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这两兄弟。哥哥大约十一、二岁,弟弟大约八、九岁,爷爷是年迈七旬的老人,他们与记者的对话,使我记忆犹新。“你们想读书吗?”记者问。‘想!可爷爷不让我们读,因为家里没钱。’哥哥满脸无奈地说。“那你家有书吗?”记者又问。“有,但只剩下一本课本了。”哥哥回答道。“其他书呢?”记者再追问道。“被我弟弟拿去卖了。”“换钱去做什么?”“去买糖吃!”哥哥一说完,弟弟马上用胳膊碰了一下哥哥,脸上马上浮现了一脸的羞愧。“你为什么卖哥哥的书?”记者问弟弟。弟弟马上低下头不出声,一会儿两行泪从那张黑小脸流下,是对小时候无知的惭愧,更是对书的渴望,对知识的期望。片刻后,记者又问哥哥:“如果能让你弟弟上学,你希望弟弟读到什么学历?”“博士,我要让他读到博士。”哥哥那响亮的回答,伴着笑容,含着喜悦。
此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心里怦然一震。对于穷得连生活都没有保障的他们,读书是一种奢望,而他们却从来没有放弃对“奢望”的追求,从来没有放弃希望,这是何等的执着,与一些在校浑浑噩噩的人相比,那是多么渺小。
而另一家,则更为凄惨,哥哥、弟弟和妹妹相依为命,爸爸吸毒死了,妈妈离他们而去,空荡荡的屋子只有他们三人,他们与记者的对话,在我的脑海永不磨灭。“你们吃什么”记者问,“吃援助中心发派的米”,哥哥说。“怎么派?”,“按月,还派些钱,钱用来还爸爸吸毒欠下的债,”哥哥答道。采访时,哥哥一直低着声音回答,没有一点阳光青年人的气质,也许生活的艰辛,使他早已承担起****的重担,品味着生活的忧愁。妹妹一直在流泪,对于连校门都没机会进的他们来说,泪水或许能道出更多的艰苦。
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命运。与他们相比难道我们不快乐,不幸运,不幸福吗?
请不要再埋怨,因为我们早已身在“天堂”。
这篇散文情感真挚,富有丰富的意蕴。在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本该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或者本该接受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过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作者在结尾提醒:处于幸福生活中的“我们”,请不要再埋怨,因为“我们”早已身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