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红包

对今年各种网络红包大行其道的情况,市民和网友的态度不尽相同。支持方认为“抢红包”将以往亲属之间发红包的行为扩大到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甚至陌生人,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反对者认为,春节期间很多人由于投入于“抢红包”,游离于和父母孩子围坐看春晚、包饺子的团圆之外,实际上是疏离了亲情,与过年团圆气氛背道而驰。上文中提到的因摇红包摔坏手机的赵先生就反省说:“往年我都和父母一起看春晚,点评有意思的节目,唠唠家常。今年因为一直盯着手机抢红包,吃完饭连碗都没帮妈刷。看我手机摔了,老人还特别心疼。真觉得对不住老爸老妈。”

在上海某IT企业工作、回长过年的邱先生抱怨说:“整个春节手机一直在响,生活都被红包包围了,即使和朋友聚会吃饭时也是一手握着手机,每次群里发的红包,几秒钟就被抢光了。今年过年真挺累啊。”

80后教师程女士持不同的态度。她说,“以前的过年红包大都来自亲属,特别是直系和旁系亲属。现在网络红包的出现将传统意义上的红包范围扩大到朋友、同学、同事甚至是陌生人,抢多抢少都不损面子,只是添喜气,我觉得挺好。”

专家:事物都有两面性 微信红包只是一种社交游戏。

春节是什么?对70后、80后、90后来说,除了鞭炮和春联福字,最深的记忆当属收红包压岁钱了。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付诚24日表示,微信红包的高明之处正是在于将移动支付与这种年俗传统很好的整合到一起,使其在过年的喜庆氛围中迅速在智能手机用户中推广风靡。

“您过年也收到或发过微信红包吗?”记者问。“当然。我不太会发,收的比较多。”付诚笑着说。

“网上有民俗学家批评包括微信红包在内的抢红包,认为它们有悖于年俗文化。您怎么看?”“任何事物肯定都有两面性。我倒觉得在过年这种喜庆团圆的气氛下,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亲友之间彼此发个微信红包,搏个好彩头、拼个手气无可厚非。当下互联网已无处不在,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别的红包,都是智能手机用户自愿、自由参与,我觉得也是春节亲朋好友联络感情、增进情谊的一种方式和载体。”

付诚认为,微信红包的成功之处正是其方便性、游戏性和社交化。微信红包已超出了红包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社交游戏。

高中成长启示1000字议论文高一


名师点评

作者从“抢红包”引出中心论点:微信红包已超出了红包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社交游戏。作者用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事例真实,极富说服力。结尾段的议论深化了中心论点,给人以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