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是一位来自一衣带水的友人,他烧得一手好煎饼。我们一起谈古论今,每每多有共鸣,唯有谈起靖国神社的话题,就出现分歧,“难道‘死国’者不能得到抚慰么?”小林坚持道。“如此,我们去个地方吧。” 乘坐地铁四号线,穿越半个北京城,我们在菜市口下了车。沿街向西走了约莫一百米,在西砖胡同向南,路的尽头是一座古寺。
远远望过去,并排着三扇大门,每扇对开,门顶上是厚重的宫殿式建筑,顶上铺着琉璃瓦,给人厚重的感觉。门前左右伫立着两只石狮子,尤其显得庄严。
“这是哪里?”小林疑惑不解。我并不着急回答,缓缓道来:“话说六四四年,唐太宗出征高丽,以显国威,临行前,告诉儿子说,等袍子换季时,我就回来。结果从五月打到了十一月,带着五分之一的残兵退到了这里……为安抚士兵,建了悯忠阁。”小林听得入神,说:“想必里面是有史大奈、王君可、尤俊达他们的牌位了,他们都是好汉,奈何遇上渊盖苏文。”
走进大门,穿过甬路,拾级而上,就是大雄宝殿。正殿并不高,正门看上去四扇门,只是中间两扇能开。正门左右有对联,上面横窗悬着烫金的牌匾。殿内,朱红的漆柱簇拥着一尊佛像,静静注视着来者,其上匾额书“法海真源”四个大字。
小林似乎有些失望,石刻、经幢、木鱼、香炉,并没有见到一丝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反而出其的宁静,只有香火悠悠地搅动着空气。“这里有纪念的人么?”小林不甘心地问。
“有的,有的,有很多。谢枋得抗元被俘,于此绝食而死;塞上长城袁崇焕的冤魂于此安息;戊戌君子谭嗣同于此埋骨……”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是敬佩的,我们国家也走过维新的路。他的塑像在何处,我该对何参拜?”
“何苦拜一人,他们都是同样的,他们就在这周围。你看啊……”顺着我的手指扫视,一株株丁香开得茂盛。在那浓密的绿叶丛中,一簇簇花儿互相偎依、竞相开放,散发出淡雅的清香。
“可叹呀,‘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小林摇摇头。
“不,法海真源,尽在于斯。”我望向远方,自顾自说着。
“法源寺,让我心生敬意”——不知何处,一个声音说道。
作者构思巧妙,感情细腻,“并没有见到一丝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反而出其的宁静,只有香火悠悠地搅动着空气”感悟独特。有力地强化了意境,表现出小作者深厚的文学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