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空气有些凝滞,为赴同一个约定我们始终目光向前,奋笔疾书。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只是一间几十平米的教室,三点一线的路程。于是我们抱怨生活无趣,日子难熬。我们感慨生命缺少太多的激情和感动。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折射会我们的身边,就会发现——爱真的很近。
从我记事起女人就在小镇乞讨,如今,我高三。中午放学,校门口经常会徘徊在他的身影,蓬松凌乱的头发,非主流般的奇装异服,右手上常会挎着那只满是污垢的筐,对,还有那块写满字的木板。起初学生和过往的行人还会凑上去看上面写了些什么,当然看完也不过是唏嘘议论两句罢了,并不见有人会扔下块八毛的。她每天蹲在那里,时间一长人们便也不再好奇,早习以为常了。
北国的腊月,寒气逼仄,我和女孩并排走出校门,在马路的拐角处她好像是被什么羁绊了一般,放缓了脚步,她看到了乞讨的女人和她胸前的那块木板,注视了很久,脱下手套,把手伸到兜中,里外摸索了几遍,都好像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面值,最后她拿出了一张五元,脸上虽有些不舍,但还是放到女人面前。寒风掠过,女人冻僵的脸庞没有任何表情,只是不断的鞠躬,嘴里还念念有词的道谢。女孩飞快的走过,独留呆滞的我伫立于熙攘的人群之中,注视这一幕,我心中竟掠过一丝不知名的羞愧与感动。
弱者,我们看到了太多。“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这是众人的常态,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病态。看惯了悲怆,不能成为我们无动于衷的理由。习惯了无视不能成为我们冷漠的借口。为什么我们关注明星、热衷八卦、沉迷网游,而忽略我们身边的善行与美德呢?女孩的力量或许还称不上慈善,然而,谁又能说这其中包含的爱是卑微与渺小呢?当我们高谈着怎样改造世界时,我们不断向未来延伸的视野是否立足于我们脚下的土地。当我们习惯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翻着素材书时,我们又是否忽略了自身所经历的美好,当我们为肥皂剧中主人公流泪时,又为何不能关注身边那点滴的爱与感动。
每当走过校门,我犹望见了那赠予之后在寒风中奔跑的身影。她离我的距离有几米,而爱真的很近
本文开篇清新自然,“高三的空气有些凝滞,为赴同一个约定我们始终目光向前,奋笔疾书。”只是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