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威猛,不暴烈,不用雷霆开道,不用闪电照明,也不一定御风而行,但却是执着而且矜持,落到地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虽然这声音很是单调乏味。
冬天的雨,就这样下着,下着,下着。
像从天上垂下千千万万细细的丝绦,把灰色的天空与萧索的大地连了起来。这对历史最悠久体型最巨大的“夫妻”,似乎是靠着下雨来媾合,所以即使在冬天也不能不下雨。
人们喜欢春天的雨,说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为它能够滋润花草树木,万物复生都有赖于它。
人们喜欢夏天的雨,寻常的夏雨,那叫爽,那叫酣畅淋漓;大旱之后的夏雨,那叫甘霖,所谓“大旱之望云霓”,人们望眼欲穿地就是盼着能够下雨。大旱之后的雨有多么宝贵?“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玉和珠虽是宝物,却是不能吃,不能穿,因而不敌谷物。久旱之后的一场适时大雨,吃的“粟”,穿的“襦”,一切的一切,都有了,所以下雨的意义,胜过“雨玉”与“雨珠”。
人们也喜欢秋天的雨,大约还不止是因为它能“帮闲”,例如替颓废派文人献愁供恨,给朦胧派诗人作“诗引子”。若是整秋无雨,要吃各色蔬菜水果大成问题,那是肯定的,便是山中的红叶,大地的秋色,怕就不会象通常那么美,那么富有诗情画意了啊!
只有冬天的雨,没有人喜欢。冬天本来就冷,下雨那就更冷,而且还使道路湫湿甚至泥泞,妨碍交通,影响人们出行。冬天的雨,简直是助纣为虐似的。
所以,冬天的雨,没有人对它有好感,却是有人诅咒它没完没了。当然,例外似乎也是有的,例如有一首名为《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歌。只可惜,那支歌其实并不是歌唱台北冬天的雨,而是歌唱写那首歌、唱那首歌的人们自己,歌唱他们心中不足与外人道的种种的迷茫与怅惘。
有多少人认为,冬天的雨也在滋润花草树木?
有多少知道春天万物复苏,山河重整,也有冬天的雨一份功劳?
有多少人徜徉在万紫千红中的时候,懂得那无边的春色有着冬天的雨的贡献?
没有礼赞,没有讴歌,没有喝彩,甚至没有一个“粉丝”。
冬天的雨,就这样毫无精彩地暗洒闲抛。
然而,冬天的雨,还就这样地暗洒闲抛。
……
默默地承受的我们给的压力……
这是一篇描写冬天的文章,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对冬天的热爱之情,对冬天的象征——雪花的生动描写,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生动形象且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