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蚁的王国中有这样两只蚂蚁。它们其中的一只不满于世间对蚂蚁的歧视和偏见,要创造出蚂蚁从未创造出的奇迹。另一只则决心小心翼翼,少干大事,而用长期的积累创造非凡的业绩。
于是,第一只蚂蚁试图用自己微小的身躯,去搬起最庞大的石块,最笨重的食物。他怀着无比崇高的理想去完成他的目标,却一次又一次地发现那个目标是那样的不切实际。直到最后,他依然只能将无限的抱负深埋心中,向难以匹敌的现实屈服。
而另一只蚂蚁知道自己只是沧海一粟,于是他匍匐于地,挑选那些最轻巧的物品,轻轻松松地搬动。这样,他搬着微不足道的物品来来回回地穿梭于蚁巢之间,劳劳碌碌却碌碌无为。直到最后,他操劳了一生,所做的贡献不及其他蚂蚁的十分之一。
这两只蚂蚁的起点是美好的,终点是凄惨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把握真实的自己。
人何尝不是如此。社会上也存在着这样两种人,第一种充满着梦想甚至是幻想,嘴皮轻动大有气吞山河之气概,却出不了成果。一种总是在实干甚至是盲干,举手投足大有勤勤恳恳之美德,却不免沦为平庸。究其原因,他们没有看清自己,没有把握自己。前者把自己看得太过伟大,后者把自己看得太过渺小。
奥·斯威特·马顿曾说:“事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同样,我们对自己的看待和把握决定着我们的前途。如果把人生比作行路,把握自己就好比是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达芬奇画《最后的晚餐》,呕心沥血,精雕细琢,单单是犹大这个人物的确定就花费了不少时间。同时他画了不计其数的素描,做了堆积如山的笔记,思忖良久,只为让人物画像更鲜活。当时如果达芬奇急于一蹴而就,《最后的晚餐》只能是一幅泯灭于世的普通壁画。如果他因为繁忙而放弃了做出伟大的逼真的壁画的理想,放弃了思考和揣摩的信念,又怎么会有这个传世之作?如果达芬奇不懂得把握自己,《最后的晚餐》等一切惊世奇作又如何降临于世?
看清自己,把握自己,这不仅仅是要操控自己的时间,更应该驾驭自己的心灵。只有心灵知道自己的位置,你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这是一篇关于把握真实的自己的议论文,作者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从蚂蚁的身上,论证了要把握真实自己,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层次分明,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尾处升华文章中心是本文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