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
人生此乐须天赋,莫遣儿曹取次知。

纪游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道路转过半山腰脚步还没移,已看见水清澈石枯瘦一片奇丽。
白云兀自笼盖了东山西岭,上下各一轮明月分不清天上池底。
果园中半甜的是红橙绿桔,田野里初熟了黑米黄米。
人生这种陶情山水的愉悦须老天赐与,可别让儿辈知觉减损了乐趣。

注释
足未移:一作“未足移”。
便能奇:看见奇丽之景。
黑黍黄粱:泛指谷类作物。初熟后:一作“初熟候”。
朱柑绿橘:泛指果树。
天赋:一本作“天付”。儿曹,儿辈,一本作“儿郎”。取次,随便。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49-50
2、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0-61


创作背景

这组诗写于熙宁七年(1074年)杭州通判任上,时诗人年三十九。是年苏轼因察看蝗灾,过於潜,八月二十七日与毛、方二人同游西菩提寺,作此二诗。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49-50


赏析

  一二联描写寺景。首联概写。众人驻足观赏,故曰“足未移”,而脚下之路却逶迤盘陀,早已绕过了西菩山腰,因说“路转山腰”。这时,对大自然的奇妙美景一向有敏锐观察力的诗人,于俯仰之间,已经发现了西菩寺内、外的奇景:“水清石瘦便能奇”。颔联便分写水、石奇境。《於潜图经》云:“寺前有东西两山,或有云晦,遥望如岭焉”,《咸淳临安志》曰:“明智寺中,有清凉池、明月池”,寺景所奇便在此二山、二池上。诗人如此描写:先承“石瘦”写两山:“白云自占东西岭”。两峰屹然,直插云霄,白云浪涌,时掩峰顶,其情景便仿佛是那白云自己占据了东、西二岭。又承“水清”写二池:“明月谁分上下池”。天已向晚,一轮明月早已钻出了云缝,它一视同仁,不分上下,使两池共婵娟,而池水清澈,漾出了一双月影。在这两联中,诗人将他诗家的眼光所捕捉到的景物特点,以奇特的想象和灵动的笔致,加以渲染,便使那客观景物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情态逼真,奇趣横生,生动地展现了西菩寺的无限奇妙风光。

  颈联的描写,又变换了手法。诗人在游目庭院、田野时,看见了累累秋实:初熟的小米、高粱,半熟的柑和桔,就重研丹青,为它们分别抹上了黑、黄、朱、绿四种较实物更为浓艳而鲜明的色彩,绘成了一幅色泽斑斓的秋色图。入胜境而观奇景、美景,诗人的游览之乐于此时便达到了极点,尾联便直说其乐:人生这种登山临水、探奇访胜之乐,是要由老天爷踢给的,可千万别让小儿辈们随随便便得知个中消息。方其时,诗人似乎已全然忘却了胸中深藏的许多烦恼了,实则非也。“天赋”已暗兜“天教”,分明有慨;而“莫遣”句,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诗人之意为:自己的探胜幽趣,如果让儿辈们知道,也会遭到非议,使人败兴。虽有这种言外之意在,又妙在比前首更为含蓄。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49-50
2、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0-61